民国奇人小说 > 持剑行 > 师徒俩千里济世,素平城书生下跪(4)

师徒俩千里济世,素平城书生下跪(4)

    位于贸易之路上藏污纳垢的素平城,虽说是一座人口小城,比不得玄国蜀都动辄几十万人口的骇人数量,可仍有小两万的劳苦百姓。

    师徒两人力有限,即便废寝忘食的开方解难仍是杯水车薪,如今又面临着草药匮乏的难题。盼着两人救满城百姓,无异于异想天开。

    素平城北城一处落魄的茅草屋外,一年至古稀的老头子正在修葺前几日暴雨吹垮的屋檐,听说最近城中来了两位救死扶伤的大夫。

    仁心仁德看病治人也没收什么银子,有时甚至不仅免费开方,还要给穷人家送些自个儿药箱中的草药,而且因为有了大夫开方,最近城中药馆生意也兴隆起来,真是个好兆头。

    想着出城的百姓也渐渐少了起来,自个儿的“搬金子”那份差事如今也是清闲了不少,就趁着这些天,把这破草房好好打理一番,改明再跟木匠买些残次木料,自己在家做些桌椅,也免得自己孙儿每次读书,都在一个破板子上用功。

    老人垫着脚将低矮的屋檐修葺一番之后,抹了抹头上的汗水,脸上漏出微笑。“四百九十九了,就快了。”

    今日来福客栈外人群没有往日那般人潮涌动,倒不是说疠疫患者大量减少,只是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神医跟大伙说这疠疫症状相似,于是开了一份通用的单子给了城中药馆,让症状不急的病患自行抓药。

    开始人们还不愿意,都觉得老神医亲手把脉开的方子才有那份药到病除的功效。只有些看着人群自知要轮到自己不知要到猴年马月的人才急匆匆赶赴药馆,大部人仍然不为所动。直到老神医说了句此处皆为重症患者,轻症患者来容易惹火烧身,让病情加剧。

    原本还人声鼎沸的来福客栈半日时间不到就锐减到不足原先三成,第二日足足有八成百姓不约而同地赶赴药馆,把药馆小二吓得不知是喜是悲。

    “师父,等治好这疠疫咱回村就好好吹嘘,把咱的招牌好好竖起来。”江城子从客栈拿了一根板凳坐在门外,心想着最近和师父在城中声名鹊起的势头,狡黠的对师父说道。“然后狠赚一笔,再到玄国蜀都当一名御医,皇帝肯定也是把咱们奉为座上宾,毕竟皇帝也是人,也有心肝脾肺肾,总逃不过生病吃药这种人之常情的东西。”

    “到时候为师就在家里等你好消息,你功成名就之后,别忘了告诉师父,那时候师父跟街坊四邻唠嗑也脸上有光。”师父看着自己这得意门生,笑着说。

    “师父,你不跟我一块进蜀都当御医啊?那咋行,我还有好多东西不会呢,若是遇到些疑难杂症,我可咋办。”江城子双手撑着下巴,愁道。

    “不了,师父这次出趟远门骨头架子都快散了,老了,经不起折腾,就想着还是老家好。死了,就埋在咱地边那株梨花下,也算是个落叶归根。”师父抓捡着草药,正在修订着一本医书,此书虽然面面俱到但有些细枝末节处还有待斟酌。一向一丝不苟的老师父知道这种流传后辈的医书容不得马虎,正在旁矫正,平静地应道。

    “呸呸呸,说什么死,师父是要活到期颐的长寿老人。”少年作势打了自己几嘴巴子。

    “那活到期颐之后呢?”师父饶有意味地笑着问道。

    “嗯…,那就再活够我的期颐呗。”少年想了半天没想出个答案,但自小就打定主意一辈子陪着师父看病救人的少年由衷说道。

    师父闻听此言,抚须而笑,不置可否。

    近日,重症病患日渐减少,客栈也逐渐恢复了往日平静模样,师徒两,每日周而复始的开方拿药成了师徒两习以为常的事务。

    当师父正在为一因疠疫而引发诸多并发症的患者而殚精竭虑时,有一位书生背着一个老头出现在了客栈外。

    徐二娘满脸警惕地看着不请自来的书生,以为客栈又要惨遭毒手。可当注意到书生背上不省人事的陆老头时,便默不作声了。

    书生向师父拱手施礼,愁容满面道:“老先生,我爷爷前阵子帮城门士卒抬了一阵子染疫尸体,这几日便有些疠疫症状,拿了几服寻常药也没见起色。今日刚回去,便看到爷爷晕倒在屋外不省人事,老先生可有法子?”

    师父点头还礼,把过脉之后也只得频频摇头。“恕老朽无能,病人古稀染疫,诸多旧疾被疠疫勾了出来,疑难杂症都接踵而至,这年过古稀的老身子骨哪里架得住?”师傅说罢也只得轻叹口气。“病入膏肓,回天乏术,愿公子节哀。”

    这位在城中素来名声不雅,整日尽与城中地痞流氓沆瀣一气的陆文平,竟然出奇的平静。并没有那种地痞流氓碰到这种不能治人的庸医便要大吵大闹的架势,而是背着奄奄一息的老头转身向城门去了。

    “陆老头,这两大夫是庸医,明明你身子骨那么好,他们非要说你有旧疾,还说你年至古稀,体子弱,今早你不才把咱破茅屋修葺一新吗?屁的妙手回春,我真想把他们招牌给砸得稀巴烂。咱们现在就出城去蜀都请名医去。”

    “到时候,在给您生个大胖曾孙,不,给您生三五个,免得到时候您说我连这点芝麻事儿都做不好。您说好不好?”

    “爷爷,您倒是说话啊?咋还犯倔不应我呢?”

    这一日,西城门来了一名青年书生背着一个老头想要出城,城门士卒远远便认出那老头就是前些日子帮着官家“搬金子”的陆老头,脸色稍有迟疑旋即又复归平静,抽出长枪便将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拦下。

    这位面向文质彬彬的书生也未有丝毫僭越举止,被拦下后,便将背上的老人小心翼翼放在边处一块柳树荫下。

    自个儿顶着烈日,一言不发地跪在城门前,惹得市井百姓侧目,心里想着茶余饭后又得多点儿谈资了。

    “师父你想想办法救救老爷爷吧,那书生在太阳底下这么跪着,要死的啊。”原本跟书生一直不对眼的江城子见到这番情景也不禁焦虑道。

    “不是师父不想救,而是人力终有穷尽时,人老体弱,加上疠疫引发的种种并发症,本就瘦骨嶙峋的身子骨怎么遭得住。”师父无奈说道。

    “咱们救一救,尽人事,听天命啊。”江城子仍未放弃,想劝师父尝试一番。

    “有时候已知天命,再去尽人事,无非徒增那点儿不该有的念想罢了。江儿,你自小跟为师学医,有些病人把一把脉,看一看气色便可由微知著的道理你不会不懂。”老先生摆了摆手,示意不要再提,便重新沉心在医书上了。

    烈日渐斜,由午时到了未时,书生就在城门前跪了两个时辰,数次晕死过去而后又醒来,但仍是未离开半步。

    不知人迹不言人心的师父本就对书生没有太多恶感。再见着他此番行径,不禁心有所感,兀自叹了口气,便向城门走去。

    治人亦治心。

    这是老人潜心钻研医术药理一辈子得出来的唯一真知灼见。

    老人来到脸色惨白的陆文平身旁,他对这位难民地的倔强青年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毕竟如今四国明面上礼尚往来,其实暗地里却满是勾心斗角,哪个国家不是砸大把大把的银子在军队的马匹,兵械上未雨绸缪?而本就摇摇欲坠的文脉,变得更加岌岌可危,早没有昔日天下统一文运昌盛的景象了。

    如今在这片重武轻文到了无以复加的素平城,在难民地也能出这样一位书生,幸与不幸又有何人能道清说明呢?!

    “陆后生,这世上哪有不死的人啊?人活七十古来稀,陆老爷子能活这把岁数,也不枉在人间走一趟了,文平又何苦对此执念难解呢?”老先生看着面无表情的书生说道。

    “老先生多虑了,晚辈没有执念,只是不想自家老爷子就这般死去罢了。恕晚辈目光短浅,做了一介无用书生,如今连自家老爷子也保不住,皆是自己的错罢了。”脸色惨白的书生平静答道。

    “自古高风亮节,博古通今可称儒。厚德载物,为国为民可称贤。追本溯源也不过一介书生尔,而书生大多难逃窠臼,被活生生溺死在‘风骨’二字中。”老先生叹道,捋了捋胡须继而说道:“陆后生的重情重义老朽以此可见一斑,可如果天下书生,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本就日薄西山的文脉气运又能剩多少啊?”

    “如果知其不可为便不为之,何苦为书生?这书生不做也罢!”陆文平作势便要将自己头上纶巾取下。

    而远处本来不省人事的陆老头似乎心有灵犀般醒了过来,气若游丝地说道:“咱老陆家能出个会读书识字儿的读书人,那是天大的福气,是给咱老陆家长脸的,怎能说不读就不读?”

    而后陆老头扯着最后的力气蹒跚走到城门处,用沙哑的声气跟守门士卒说了句:“兵爷,草民自疠疫爆发,素平城封城时就跟兵爷约定好,草民只要搬够五百块‘金子’,就让老头带着自家孙儿离开此城,如今已到了四百九十九块,草民命贱,染了疠疫,看来是搬不够五百块‘金子’了,可否请兵爷通融一番,让草民带着自家孙儿出城寻出僻静山野,便扎根了。”

    原本在旁早已起恻隐之心的憨厚士卒见着眼下的场面也不禁犹豫起来。可那位士卒头子却阴恻恻笑着道:“陆老爷子,咱约好的你搬五百块‘金子’,便放你们出城,少一个也不行啊。”看着病入膏肓的陆老头,士卒头子又一脸玩味道:“得你亲手搬的‘金子’才算,你孙儿代劳的,做不得数。”

    沉默良久之后,奄奄一息的陆老头自知时日无多,双手撑地艰难爬了起来,回光返照般扯了一响亮嗓子,一如往日般尾音拉长道了句:“得嘞,兵爷!”

    这一日,难民地里里外外都不曾得罪人的陆老头一头撞死在素平城西城门前,临死前一字一句竭力说了句:“兵爷,五百块‘金子’,一个不少,都是草民亲自搬的。”

    而有一头戴纶巾的白衣书生,在城门前伏地痛哭。

    这曾被称为“镖局城”的百姓有评头论足者,有漠不关心者,有见此落泪者,可却无一人上前出手相助。

    素平城东城,坐落着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其中便以太守府最为尊贵,伫立在东城中央。

    曾斥巨资请了一位书法大师亲笔题写了一块牌匾,名曰:

    “清正洁廉,尽平民事。”

    一看便是在此造福百姓的“父母官”。只有在城中扎根的百姓才知道这明晃晃的八个大字有多么刺眼!

    唯有陆文平每每见到便笑得合不拢嘴,大赞果然是书法大家,所提之笔一针见血!

    至于到底是“清廉尽事”,还是“清廉尽失”又有什么关系呢?

    最近素平城有神医到了的坊间热闻传得沸沸扬扬,可这位不问民生只知贪污敛财的太守竟然是今日才听说,消息闭塞得令人咂舌。

    太守正在愁着如何从百姓手中剜下最后一块肥肉,便举家赶赴蜀都,用真金白银,在辅以人情脉络打通官运。可前阵子颁布的“出城请医,全城征税”的条令收效甚微,如今倒是成了太守的心头病。

    不过好在自己儿子找了这个借口离开这是非之地,实在弄不到最后一丝油水,大不了便是口袋轻几分与重几分的差别,对后面自己铺平的官路也是无关痛痒。

    但能贪点是一点,要不然怎么对得起这太守官帽上的三品官称谓?多多益善这个词并非空穴来风。

    听下人来报,真有神医入城,立马感觉自己头上的乌纱帽后继有人了,自己儿子虽说平时在城中是个实打实丧良心的纨绔,但如果真要是在收买民心上下点儿功夫,也不枉费苦心教导这么多年。

    为官嘛,你可以什么都一窍不通,因为才能学识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有则好,没有也无关痛痒。

    唯独民心民意这一块火候最难拿捏,可也是重中之重。不能太急,急了百姓容易乱。不能太缓,缓了自个儿嗷嗷待哺的腰包也吃不饱。

    升斗小民,升斗小民,所求之物不过也是一升一斗罢了。

    若不是这般精打细算让手中多出那么多真金白银,又岂能让前些年各大镖局的镖头门庭冷落之后心甘情愿做了自己的门下客,对自己马首是瞻?

    说到底,人在江湖,也离不开柴米油盐的世俗物件,不寒碜!为官爱民亦爱财,也不寒碜!

    如今儿子送了两位神医来城,这时便是顺水推舟的好时机。先让下人备轿,等着暑气消了些,再出门把神医好好迎到府中,便是胁迫百姓不得不给那份征银的手段。

    未时末。

    暑气渐退,内城有一八抬大轿向城门行来,身后跟着诸多随从,到了城门处便停下轿子,上面出来一位身穿孔雀补子朝服的三品官员。

    此人肥头大耳,头上幞头似乎因为太过小家碧玉而与之格格不入,正是素平城“清廉尽事”的太守。

    此人一下来便朝着一身大夫打扮的师父走去,眼睛被笑容挤得塌陷了下去。一向在察言观色上炉火纯青的太守见着眼下局面,便在心里盘算了个七七八八。

    先跟老先生行礼之后,便恶人先告状地说道:“素平城,穷山恶水,刁民横行,老先生莫要见怪。在下是素平城太守,见过神医。”

    一向见谁都以礼为先,甚至见着山匪仍不忘行礼的老先生却一反常态的对眼前三品太守视而不见,只是在旁看着陆老头的尸体兀自阵阵出神。

    而站在老先生旁边极为不通人情世故的小大夫却出言反驳道:“他们两不是刁民,是好人。”

    太守听见小大夫这般说话,也未显露不悦,仍是笑着说:“是好人,是好人,是本官妄言了。两位可是犬子请的神医?都怪本官疏忽,还请到府上一聚,共商济城安民的大事。”

    老先生刚想要回绝便被小大夫出言打断。

    “我师父不是你那纨绔子弟请来了,是我师父自个儿来得,你那纨绔子弟出门也不像是请神医的,更像是出门逃灾躲疫,游山玩水去了。”一向实事求是的小大夫如实说道。

    原本看热闹的市井小民听到小大夫的言语,霎时脸色各异。

    听闻此言,原本笑脸相迎的太守脸色铁青,自个儿原本就是想借着大公子出城请医的噱头在城中狠捞一笔便擦嘴巴走人。没想到被这小大夫在大庭广众之下道清了原委,惹得自己一身骚。

    而人群中便有刁民乘势起哄,兴许是被疠疫而折磨得心境不平。有人大吼道:“太守平时贪便贪点,如今疠疫横生,还要把我们往死里逼,然后自己顶多落下个事公不力的名头,真是欲壑难填。”

    正当人们寻声追源时,一持剑客从人流中走出,一手托着尸体。

    刚才高声语的观者如今已是一具死尸,死相凄惨让人望而胆寒。

    “小大夫如果是进城混淆视听,扰乱民心的庸医,我大可依律将你二人斩首示众。”太守眼见积压已久的民愤可能一溃千里,狰狞地说道。

    一直保持缄默的老先生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小大夫终于开口道:“此子愚钝,望太守大人海涵,我二人就是大公子请来的大夫,为百姓开方。但太守府就不去打扰了,我们师徒二人就住客店,挺好的。”

    原本脸色一变再变的太守听老先生如此言语,随即又笑起来。

    “乌鸦处处有,何必争相黑?”一阵刺耳的声音回荡在城门处,原本伏地痛哭的陆文平,横眉冷眼对太守说道。

    原本竭力克制自己情绪的太守听闻对自己无足轻重的落魄书生这般说道,积蓄已久的情绪当即便爆发出来。

    “来人,把这刁民拿下。”太守大手一挥,那名身形矫健的持剑客,便横剑在书生前。

    “北城书生陆文平,求死!”原本看着自己爷爷撞死在眼前心灰意冷的书生,望着持剑人,气势突然拔高。

    素平城外,一行山匪踏马下山,黑压压一片,如乌云落城。

    为首的几位乘着几匹健壮的黄骠马,其中一名负剑青年尤为潇洒快意。身旁一位提刀手从马背上抽箭一射,便将八百步外一名正在打瞌睡的士卒头子一箭洞穿脑袋。随即大笑问旁边负剑青年。“二当家,我剑术不咋样,但箭术可是出类拔萃的。准吗?”

    负剑青年快马加鞭,朗声道了句:“准!”

    这一日,素平城外有一人头越过高墙滚落在众人脚下。老人惊得不知所措,少女吓得花容失色,青年则暗自窃喜。

    这颗头颅不是别人的,正是前几日出城寻医的大公子项上人头。

    而后又听闻城外一声粗犷声音传来。“三离路三离寨落草好汉,今日来此,劫城!”

    素来不入城只在三离路为非作歹的山匪,破城而入!

    http://www.minguoqiren.info/xs/30777/113017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inguoqiren.info。民国奇人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minguoqiren.info
江唯林南烟大唐扫把星